當前,全球化與數字化交織成為時代的特征。在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(zhèn)峰會期間,聯合國互聯網治理論壇首屆領導小組成員,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教授、院長薛瀾提到,從新興技術治理的視角看,目前數字技術治理正在經歷從核心技術驅動、市場應用擴散向社會認知匹配新階段演化。數字技術在為各領域普遍賦能的同時,帶來的風險使數字治理愈加重要。
數字治理的互聯互通和風險治理天然具有全球性。對于現階段全球數字治理格局,薛瀾認為呈現三項特點:
治理議題多重性。全球正加速進入以數字技術為重要驅動力、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、以數字平臺為重要載體的數字經濟時代,相應地,數字技術治理、數據治理、數字平臺治理成為全球數字治理的重要議題。同時,數字化轉型對經濟社會產生深遠影響,帶來了數字鴻溝、數字信任、網絡安全、算法公平等治理挑戰(zhàn)。
治理主體多元性。全球治理主體包括國家、政府間國際組織、非政府組織、企業(yè)等,互聯網發(fā)展也促進了更多主體之間的交流。且數字技術迭代迅速、數字治理問題層出不窮,使傳統監(jiān)管形式不適用于數字時代的挑戰(zhàn),更需要多方參與及合作。
治理機制復雜性。全球數字治理機制既包括以國家為單位的傳統國際治理機制,也包括公司合作治理,多部門協同治理,私人部門治理等。
薛瀾提到,全球數字化轉型發(fā)展迅速,也帶來了諸多挑戰(zhàn),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:
第一,全球數字治理基礎不均衡。高度數字化國家與聯通不均衡的國家之間差距愈大,數字鴻溝問題日益顯著,包括數字基礎設施使用不均衡、數字能力基礎差異較大。
第二,全球數字治理體系不健全。全球數字治理現有規(guī)則與客觀需求之間仍然不匹配,在數字技術治理和人工智能治理方面,目前全球討論缺乏代表性和包容性,有關倡議和規(guī)則的數量不斷增多但缺乏總體協調。
第三,全球數字治理規(guī)則碎片化。數字治理方面的全球性議題顯著增加。數字治理問題既涉及國際利益又涉及國內利益,有時難以達成共識,現有的治理架構呈現復雜性,國際協作協調治理存在明顯差異;各國對數據的開放、監(jiān)管路徑存在分歧,如何將各國的不同標準納入統一框架是治理的重點挑戰(zhàn)。
如何開展好全球數字治理合作?薛瀾建議,一是加強數字治理合作交流,建立以共識為基礎的治理體系。數字化發(fā)展與數字治理具有全球性,公平、安全、開放、包容是共同倡議的原則準則,并且應進一步加強不同主體之間的交流,在達成價值共識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健全數字治理體系,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。
二是加快數字技術擴散應用,彌合數字經濟社會鴻溝。數字化轉型發(fā)展中應重點關注被落下的地區(qū)和人群,在政策、資金、服務等方面予以支持,加快擴大互聯網覆蓋率,提高智能終端使用率,保障技術普及和普遍接入,遏制數字發(fā)展不平衡問題,進一步激發(fā)數字技術在幫助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方面的潛力。
三是促進治理主體分工協作,提升治理能力敏捷性。全球數字治理需要多方主體參與,政府主體處于核心地位,但政府間組織、企業(yè)等其他主體具有不同權威和利益,可以發(fā)揮不同效應,全球治理過程中各主體應相互協作、監(jiān)督。(記者 孔繁鑫)
來源:光明網